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近期台灣疫情開燒,每天都有將近快10萬的確診數再增加,隨著確診人數的增加,有許多已康復的粉絲常常會詢問我們該如何回歸訓練?
因此此次文章整理出不管是重量訓練的建議,與有氧的建議都幫大家整理好!
重量訓練注意事項
1.關於重訓強度:建議必勉力竭:從新冠肺炎康復者在運動中應該要覺得有點難度 (RPE 13),但不會氣喘吁吁,且能夠與他人維持正常對話
2.關於重訓時間:建議<45分鐘:若無法一次完成太長時間的運動,可以把運動時間拆散在一天內完成,這樣可以避免疲勞,也有助於增加總運動時間
3.關於重訓頻率:建議1~2次/每週:若覺得一週2次的訓練並不會疲勞,可以試著慢慢增加訓練頻率到一週五次的訓練
4.關於重訓種類:建議以多關節運動為主 EX:深蹲、硬舉、臥推、划船…
5.關於休息時間:建議>3分鐘:完整的休息讓身體不那麼喘
6.關於每組次數:建議<6下(非6RM):以少次數避免過於喘,此6下是做完還有餘力做3下以上
Tips:若要增加訓練的負荷,建議以增加重量的方式,並維持4-6下反覆次數 (並非4-6RM),若已經可以恢復到生病之前的體能,則或許可以考慮回歸正常訓練 (須諮詢醫療專業人員的意見)。
有氧訓練注意事項
1.關於有氧頻率:建議2~3次/每週:若覺得一週2次的訓練並不會疲勞,可以試著慢慢增加訓練頻率
2.關於有氧強度:建議60%~80%最大心跳率:不做高強度有氧運動 EX:高強度間歇性、長途衝刺
3.關於有氧時間:建議20~60分鐘/一次:避免長時間的有氧運動 喘喘
4.關於有氧:建議以簡單運動為主 EX:腳踏車、快走、慢走、慢跑…
❗️❗️ 研究目前都處於很新的階段,只能給予一些通則上的建議,每個人的狀況差異還是很大的,運動前務必諮詢專業醫療人員的意見,且運動時最好有專業人士監控喔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總結:
以上就為大家提供當你確診恢復後該如何回歸訓練,真的千萬不能直接狂尻猛尻大重量,或許你自身沒什麼感覺,但你身體此時此刻是非常疲弱的,一不注意就非常容易受傷,要特別注意喔!以上可以維持個1~2週後是身體情況就可以慢慢恢復之前的訓練了!